2020 年终总结

已经好几年没有写年度总结了,生活也过得如同乱流一样无序,可能是因为今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所以年末在网上看到很多他人的年度总结,正好自己也有必要总结一下了。

就先从年初的疫情开始吧。

新冠肺炎

新冠初现

在 2020 年刚开年就看到新闻说武汉有不知名肺炎,然后关注的一个微博博主在跟进此事,大约 2020 年 1 月中旬左右,泰国、韩国等地相继发现从武汉来的肺炎病例,从概率上面来说,武汉本地应该有一些病例的,关注的微博博主也是如此分析。然后我就在知乎上面搜查了防护肺炎或者非典的措施,在京东上面下单了 25 只 3M KN95 口罩,当时价格 100 左右。

后来北京也通报几个病例,其中有个人只在武汉逗留几个小时或半天就感染的,种种迹象表明这场疫情比之前预想要严重些,不过回首 2020 才发现,已经很多次比预想的严重了,尤其是国外的。

春节

进入腊月二十几,政府已经开始花大力气拯救这场疫情了,网上的新闻与讨论也是铺天盖地,整个全国都在关注这场疫情,我也是一直在家里刷微博。在 1 月 23 日凌晨,当时我还没有睡,政府发布了武汉将要封城的通告。等到大年初一,村委通知了尽量少拜年,这正是我期待的,我本来就非常不愿意拜年,于是就只在自己村里拜了一下年。我也觉得有些拜年习俗应该改一下了,比如拜年需要给长辈磕头,除了直属亲戚,其他我都不愿意磕头。其实我自己磕不磕无所谓,因为全国各地有的磕有的不磕,结婚成家也是全国各地的组合,于是这个习俗的不同就要讨论一番,甚至变成激烈的矛盾,我觉得去除不磕头的习俗对于村民都是有利的,或者说没有什么实质损失。

就这样,春节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刷着新闻度过了,后来村里也不让随便出去了,我趁着不是很严就初五回北京了。

远程工作

因为疫情导致不能到公司办公,还好互联网公司只要有联网的电脑就能工作,所以天然适合远程办公,于是就开始了宅在住处的生活,每隔几天就买些面包牛奶泡面。远程办公或者自由职业者特别需要自律,因为比上班偷懒更容易,生活也更容易无规律,而生活的无规律除了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不经常与人交流后。当时我因为工作压力与生活无规律导致心情烦躁,特别容易冲动生气,当时就与一个物业管理小头头争吵了,因为门口保安说可以回去填表,小头头说在门口填,还又问一些门口保安问过的地址问题。而我特别不愿意重复回答别人问题,尤其他们两个就在一起,于是嗓门就变高了,后来靠近之后发现那个小头头喝了酒。那个小头头言语中是歧视租房人,我最生气的就是这点儿,租房的就不能生气了吗,就该低人一等吗。

好了,扯远了,也幸亏了可以远程工作,公司的收入稳中有升,自己的工资可以正常发放。但是这场疫情对于一些行业的打击非常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比如酒店、旅行,尤其是出国游。不过也有一些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比如口罩等医疗器材、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

疫情扑灭

大约到 4 月初国内确诊病历就增加的很少了,各地基本上开始复工复产了,我们公司也开始轮替到公司上班,当然口罩、体温检测、健康码等防护措施还是必需的。但是,国内好了,国外的却开始爆发了,而且更是超出了绝大部分人的想象,我当时和朋友电话聊天,刚开始说全球肯定突破 20 万,后来又说 100 万,再后来已经不敢预测了。

疫情影响

这次的疫情影响范围很大,持续时间也长,比如最直接的人的健康的影响,除此之外,对行业发展、金融股市、疫苗研发、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国际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有影响,作为 90 后也感觉比 08 年金融危机影响大非常多,也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比如如何应对疫情以及个人可以做些什么,比如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不过这些超出了本文范围。

工作

今年的前半年是在 Maka,后半年是在乘法云。在 Maka 的半年主要是 H5 编辑器功能开发和后台管理系统开发,在乘法云的半年主要是 Form 生成器和业务开发。

富文本编辑

公司的 H5 编辑器需要支持简单的富文本编辑,本身其实也并不复杂,复杂的是需要在已有的代码上面添加这些功能,等到终于做完之后,测试人员不断测出 bug,因为富文本交互规则比较复杂,没有经验很难一次想全面。另外有一点很重要,对于交互复杂的应用必须有自动化测试,无论单元测试还是端到端测试,因为交互复杂的应用人工跑一遍测试比较费时间而且容易犯错。

还有一点儿教训,合理的数据结构非常重要,比如文本应当有换行概念,数据结构最好也是“行”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字符串来表示,然后使用换行符表示,当然某些情况下可以,但是对于富文本却会造成处理的繁琐。

可视化图形编辑应用

公司的核心应用就是H5/海报可视化编辑器,现在涌现了很多类似的应用,不仅仅是 H5 这种,包括产品原型设计工具(比如墨刀)、UI 设计(比如 Figma),这类应用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对象布局、富文本编辑、图层、动画等。如何高效高质量的开发跨平台的可视化图形编辑器将是此类应用的重点之一,这个会在其他文章展开探讨一下。

后台管理系统

这里的后台管理系统泛指一切资源管理,比如内容管理系统基本资源是文章、电商系统是商品,这些系统开发有很多共通之处,基本都是由表单、列表、详情三种类型的页面组成。在之前的工作生涯当中已经做过好几个后台管理系统了,大部分是仅限于公司内部人员使用的。这类应用对兼容性、性能、视觉设计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交互也不算简单,考虑的细节也比较多。

市面上也有很多后台管理系统脚手架和模板,用于快速开发此类系统,对于仅限于内部使用的系统还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对于面向 C 端用户,对设计有要求的,往往还需要自己从头开发。单纯的功能开发没有什么难点,难的是业务规则比较复杂,需要兼容已有的混乱的业务逻辑。

另外我发现很多人对于此类系统的细节交互处理不够,比如单单一个列表,就需要考虑下面规则:

  • 数据为空如何处理/显示
  • 排序规则
  • 筛选功能
  • 表格响应式处理
  • 批量处理
  • 危险操作需要用户确认
  • 等等

表单也是,往往产品需求文档并没有细致到如此程度,导致反复沟通确认,降低开发效率。

是否可以有一套行业的共同规范呢,大家设计开发尽量按照规范来,当然也不一定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来,这样提升整体协作效率。

Form 生成器

公司的业务是类似于有赞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只基于小程序开发,使用的是自研框架,我负责其中的 Form 生成器部分,主要工作内容是表单 UI 组件和 Form 生成器功能开发。

因为电子商务网站有很多表单编辑,比如商品、地址、促销活动、会员管理等,考虑到全部人工组合表单组件费时间,所以就开发了 Form 生成器来协助这些功能开发。本质上来说,Form 生成器就是模板渲染,其数据是用户定义的表单字段与字段属性,其模板是采用某种模板语法写好的组合 UI 组件的模板文件,其结果是如同人手工组合 UI 组件的页面

杭州

人生往往会做些报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到哪个城市工作?等等之类的抉择,在选择的时候能了解的信息是相当匮乏的。五年前为什么到北京呢,大概是因为一线城市工资高,而北京离家近所以就北京了,也没有想什么房子、户口等更遥远的事情。可是这些问题终究是绕不过去的,前几年开始,不断有北京的同事离开北京,到杭州的可能最多吧,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需要考虑更将来的事情了。我也萌生了离开北京到杭州的想法,倒也不是特别喜欢杭州原因,而是可选择的并不太多,各个城市也各有优劣。但是因为今年的疫情和胃病缠身导致比预想的晚了几个月。

两个城市对于我来说各有优劣吧。

  • 北京的医疗比杭州更丰富,可是对于我看个平常的疾病区别也并不是很大;
  • 北京的教育也比杭州更强,不过对于单身未婚人士来说并无贴身体会;
  • 北京工作选择比杭州多,工资也比杭州高一些,这个确实,北京中小互联网公司特别多;
  • 杭州房价比北京要低,但是对于我来说仍然是很难凑首付,特别是已经在家乡买了一套的人;
  • 杭州租房比北京要低,大概低 1000-1500,在北京 3000 租个十几平,在杭州可以租个一室一厅了,非市中心两室一厅了。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对比的,比如空气、天气、地铁、公园等等,就不展开说了,总体来说,住着还行,最满意的就是终于可以独立租房住了,然后学习做饭。

开源

开源真得非常耗时间,而且对于我这样的小透明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激励。今年主要是在写 micell,一个前端开发的函数工具库,累计投入至少 200 小时了,终于在 2020 年的年末完善的差不多了,可以正式推出了。

另外,还有很多想做的要么没时间做,要么半途而废了,比如我想做一个文档系统,主要用于开源项目文档、帮助首页、产品文档,在基于 Gatsby 写了一个主题之后,发现距离完善还需要非常多投入,可能是我开发效率低,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就暂且搁置了。

读书

今年终于恢复了读书习惯,并决定每年一定要读几本非职业相关的书籍,今年读过的书:

  • 病毒星球:一本简短的科普历史上或现在常见的病毒书,也学到了一点儿对生活有用的小知识,比如抗生素对于病毒无效、病毒并不总是对人类有害的。
  • 荒诞医学史:主要介绍西方历史上一些错误的治疗疾病的方法,看来人类都是相同的,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错误的土法,这些都是因为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不足,也往往是人类的各种欲望驱使,可以说愚昧伴随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 毛泽东传:除了想了解人物之外,也是因为我经常焦虑,就想了解这些经过人生更大起伏的人是如何面对焦虑问题的,不过这本书倒没有写这些,倒是感悟到一点儿,人到老了往往因为大脑的衰老做一些不适当的决策,平凡人如此,伟人也会如此,这应该是人脑的机制问题。另外,体会到的一点儿就是从整个人生来看,有些人就是注定不断抗争的一生,无论是封建习俗,还是大资本大地主阶级,又或者一些世界霸权。这本书只能作为参考,要想更准确了解,还需要多方印证,作者的有些观点我不太认同,可能是因为作者是外国人。
  • 精力与时间双重管理研习手册:主要讲时间与精力管理方法的书,大概实践了一周,然后又回到从前了,TODO 总是变成 Never DO。
  •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关于认知、心理等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更多的只是引用一些研究观点,并没有深入现象背后的原理,也没有总结出一些更基本的规则,似乎只能靠多读多记,然后直接把这些观点应用,其中的某些观点并不能被清晰地理解,算是实用技巧总结之类的。
  •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和考过证券从业资格的人来说,这本书读起来很顺畅,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分推荐,因为有了今年的基金与股市小试经历,感觉普通人很难看清股市的涨跌,或者说运气成分很大,普通人还是投资大势比较好,而且记住一点:永远要先考虑失败的后果,这对于人生的很多决策都是适用的,千万不要做赌徒。
  • 音乐入门:对于音乐小白来说,感觉这本几十年前的书也很好,除了个别地方讲的不细致之外。

当然,上面都是看完全本的书,还有不少只看了一部分的书,比如《原则》、《程序员修炼之道》就是非常推荐的,而像吴晓波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就只适合当成故事来读一下。

理财

之前 2017 年在支付宝买过美股基金,主要是互联网行业的,算是赚了一点儿吧,2016 年开始就非常看好互联网行业,只是无奈余粮不多,再加上买房也就没怎么折腾了。而今年手中有余粮了,再加上美股终于跌了非常多,所以就开始尝试了,结果前半年亏了 10-20%,更糟糕的是因为恐惧心理,不知道经济会糟糕到什么程度,所以就直接割了,没能熬到后来涨上来。幸好,后来其他基金涨了,再加上港股美股打新,到年末大概年化收益率 10% 左右吧,其中股票 20%,基金(主要是债券基金)6%。不过本金也没多少,就是小打小闹,算是体会下炒股吧,也知道自己根本就不会炒股,完全看不懂,全凭一厢情愿的猜测。

投资应当有恰当的逻辑,而且是多方信息综合分析,而不是觉得某只股票差不多跌倒底部了,该抄底了,真的跌到底了吗,恐怕是不知道的。如果投资当中充满了这种不严密的逻辑分析,最后的结果只能交给运气了。现在一来没有时间收集行业或公司信息,二来本金也不多,更重要的还是工作,至于理财投资,简单的货币或指数基金投资就可以了。即使将来有时间有本金了,我也打算投资指数基金和有限的行业或公司,坚持不熟不投。

旅行

并没有刻意去旅行,今年只转了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杭州西湖、上海外滩、上海豫园和老城隍庙。

做饭

杭州租了两室一厅的房子之后,终于可以开始学做饭了,一套基础的做饭用品一千左右就可以搞定了,主要有:

  • 电压力锅
  • 炒锅
  • 砧板
  • 刀具
  • 碗筷
  • 勺子

另外就是食材和调料等用品,也认识了不少以前不了解的调料品。

食材基本上就是每日优鲜上面买,一次只买几顿的量。菜谱就是下厨房上面的,首先从简单的素菜开始,然后到比较复杂的荤菜,每道菜做个3-5遍,就算会做的程度。到现在为止大概做了二十道菜了,有些第一次做就很好吃了,比如胡萝卜炒肉,而有些做了很多次还不好吃,肉沫四季豆。

发现学做饭和学某些电子竞技有些道理是相通的,都是需要在特定时间做出特定动作,这就需要重复训练。而正确的教程非常重要,然而寻找正确而详细的教程有点儿困难,同样一道菜不同的师傅可能不同的做法。另外,食材的份量、火的大小、锅的种类等往往与教程当中不同,这加大了学习的难度。而学习做饭与学习电子竞技相比,重复的成本比较高,买食材要花钱,做出来的东西总得吃掉吧,但是一个人的饭量是有限的,不像电子竞技可以很快再来一局,而且一天可以从早上杀到天明。

因此,除了多思考多尝试之外,寻找更好的教程是很关键的,除了下厨房的文字版菜谱,还可以广泛搜索抖音、快手、B站等各种资源,还有向会做饭的人请教也是很有用的。

驾照

国庆开始报名考驾照,目前进度才到科目一考过,科目二还没有练过,之前没有清楚实际情况,科目一报上名就花了好久,刷视频课程也花了一周多,科目二周末很难约到练车时间,期待 2021 年上半年能考出驾照。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