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上手

使用 Mac OSX 小半年了,记录下上手历程,虽然还是用得不好。

购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起 Mac 的,可能是在QQ群、招聘信息、知乎等地方不断接触到 Mac 相关的信息,所以就开始关注。甚至,潜移默化的形成了“Mac 是最适合前端的电脑,主要是 OSX 系统”这种观念,然后就想尝试一下。于是就办了张招行信用卡,没敢狠心买 MacBook Pro,就从官网买了中配的 Mac mini。显示器是优派的带 HDMI 接口的,键鼠是随便选的一款 PC 无线键鼠。

OSX系统

硬件安装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插好电源、网线、HDMI数据线等之后直接开机。初次开机要求设置用户名与密码,可以直接使用 Apple ID 登录,官网购买时就要 Apple ID 的。然后设置地区/语言之后等一小会儿就直接进入桌面了。

桌面

底部是一排 Dock 图标,顶部的 menu bar 和 Ubuntu 采用的 Unity 桌面挺像的。左上角的苹果 Logo 按钮里面可以设置系统偏好,类似于 Windows 的控制面板,里面可以设置鼠标、键盘、网络、语言等。还有关机与睡眠命令,我一般只用睡眠命令,可以快速唤醒,经常十几天才重启一次。

复制、粘贴与剪切快捷键

不管是文件和文件夹,还是文本,原来的快捷键按起来不大习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用惯了 Windows 的缘故,反正这三个快捷键是最常用,但按起来很别扭。所以,我就根据网上的一篇文章改成了和 Windows/Ubuntu 一样的。

光标控制快捷键

除了四个方向键以外,还有:

  • 行首:Control + A
  • 行尾:Control + E (正好这两个和我在 Sublime 中一直设置的一样)
  • 单词间移动:Option + 左/右方向键
  • 删除一个单词:Option + Backspace

Windows/Linux 下删除一个单词快捷键是Ctrl + Backspace,有次发现一个同事不知道,我有点儿惊讶。

文件系统

主要是 Finder,还没有用习惯。重命名直接按 Return/Enter 就可以了,确实比 Windows 的要快捷多了。但是文件的排序方式不太喜欢,首先默认情况下是不自动排序和组织文件与文件夹的,需要设置,而且我希望文件夹一起,文件一起,不要按名字混合在一起。

另外就是 Finder 窗口显示有点小,不能保持上次的大小,在上传文件时的选择文件窗口也是。

内置软件

内置软件比 Windows 的丰富实用,即有办公处理套件 Keynote、Pages、Numbers,也有图书、图片、音乐和视频管理软件,浏览器比 IE 好吧,虽然自己最喜欢 Chrome。

Mac OSX 是基于 FreeBSD 的,属于 *nix 系的,提供了与其他 Linux 相似的命令,也自带了一些编程工具,如 Python、Ruby、git 等。

命令行

自己使用的自带的 Terminal,听说 iTerm2 不错,但是没怎么用过。首先用户名目录下的.bash_profile是 Bash 命令的配置文件,和 Ubuntu 不一样。其次,要熟悉几个快捷键:

  • 新建 Tab:Command + T
  • 前一个 Tab:Command + {,就是Command + Shift + [
  • 后一个 Tab:Command + },就是Command + Shift + ]
  • 上一页:Control + PageUp
  • 下一页:Control + PageDown

另外,Control + A/Control + E,以及经过改键之后的Control + C/Control + V也能直接在 Terminal 中使用。

哦,还有一点儿要提的就是,很多软件的快捷键是相通的,软件设计人员设计时也会参考出名的软件的某些功能。比如 Tab 的创建、关闭、前一个、后一个、恢复,有几个快捷键在 Chrome/Sublime 下与 Terminal 一样的。

软件安装与卸载

有多种安装方式:AppStore、软件官网、命令行。

AppeStore 用的不多,就几款软件是在这里安装的,比如有道翻译、WeiboX、Xcode等。对大陆用户来说挺难用的,连接速度太慢了,中国区软件就没几款质量高的,但是中国区的 Apple ID 又不能在美国区下载安装。

一些常用软件的官网都提供 .dmg 格式的安装包,如 QQ、百度输入法、Chrome等。.dmg格式的安装包也很容易安装,把图标拖到 Application 图标上面就可以了,其实就是放到了 Application 目录下面。

命令行对于程序员来说用得反而是最多的了,除了一些语言包管理器, 还有 Homebrew。

常用软件

  • 输入法:自己使用百度输入法,其他还有搜狗、QQ、FIT等,比 Ubuntu 上面的输入法好多了。
  • QQ:虽然功能没有 Windows 上面多,但也够用了,还显得简洁。
  • 浏览器:最习惯用 Chrome,而且 Chrome 自己带了 Flash 播放组件,所以看国内一些在线视频网站是没有问题的,要不好像得用妈妈计划提供的 HTML5 播放方式。
  • Alfred:神器榜排行第一的软件,虽然我还没深度学习过怎么用。
  • 编辑器:我自己常用 Sublime 与 Vim,这两款都是跨平台的,虽然 Sublime 在 Ubuntu 下不用使用 iBus 直接输入中文。而 Vim,我没有尝试使用 macvim 呢,可能以后会尝试吧。
  • 命令行工具:就直接使用自带的终端(Terminal),目前发现最方便的一点是可以使用快捷键复制与粘贴,最不方便的是自带的 Vim 中复制到系统剪切板或从系统剪切板复制到 vim 里麻烦,网上搜索的方法只有:1,50!pbcopy/:r !pbpaste有用。当然也有其他命令行工具,比如 iTerm。
  • 笔记:使用 Evernote,刚开始安装后总是不能同步,后来不知怎么自己好了。跨设备、跨平台就是我的基本要求,其实我还想要任何编辑器都可以写的呢,所以有时用编辑器+github方式记笔记。
  • 虚拟机:使用 VirtualBox,跨平台,安装简单,就是默认不开启 USB 访问、系统剪切板共享和显卡3D(安装游戏时需要)。VMware 功能更好,但是不免费,而且记得第一次为了双开游戏安装时花费了一天一夜,心里留下了阴影。当然,听说最好的虚拟系统是 Parallels Desktop。
  • 音乐播放器:平时不怎么听音乐,因为听音乐时老是分心,偶尔使用豆瓣FM和网易云音乐听下。
  • 视频播放器:几乎只在优酷网看。
  • 词典:有道词典或者自带的 Dictionary,只不过都不太方便,有道词典不可以在 Chrome 中划词翻译,好像是 Chrome 权限设置太严格。
  • 改键:因为使用的 PC 键盘,为了接近 Mac 的键盘,就得改键,使用 Karabiner。
  • 手册:Dash,各种语言、库等的手册,但是很少用,都是直接查官方在线的。
  • Xcode:用来测试网页在 iOS safari 中的效果。

双系统

官方提供了 Bootcamp 来安装 Windows,安装教程网上可以查到,按步骤来操作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准备至少一个优盘,用来做安装盘及下载 Bootcamp 相关的软件。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 Bootcampe 安装的 Windows 系统与 Mac OSX 系统时间始终相差 8 小时,可以通过修改 Windows 注册表解决,原因分析及方法参考:完美解决苹果电脑双系统时间同步问题

另外,听说 Parallels Desktop 安装的虚拟机,不仅可以方便在系统间切换,而且每个系统都能充分利用硬件的性能,有银子了一定要尝试下。

科学上网

一开始是利用 GoAgent 和修改hosts混合方式,后来两种方法总是出现问题,需要频繁更新。后来,看到同事用 VPN,还看到了 SSH Socks 方式,就想自己买个云主机玩玩。也是很早就关注到了 Linode 与 DigitalOcean 这两家,最终选择了后者,因为便宜,而且现阶段主要是用来学习及科学上网的。在建立虚拟主机(droplet)之前最好测试下连接速度,我测试之后发现 NYC2 最快,下载有三四百KB了,但是看 Youtube 视频还是巨卡。没有我同事的 VPN 速度快,同事用的专业 VPN,虽然有流量限制,但是无论打开网页,还是看视频,速度都可以。我自己是利用 PPTP 方式,这种方式手机也支持,至于如何安装与配置 pptpd,可以网上查到,也能查到 OSX 怎么连接到 VPN Server。

游戏

尽管很少玩游戏,以前的笔记本性能太渣,没办法玩,然后买了 Mac 之后就尝试下安装 Dota2。其过程很不顺利,除了需要使用 steam 下载外,还要设置参数以便连接到中国区。之后在绑定完美账号时,有时不显示输入框,有时输入之后又一片黑了,虽然可以去网吧完成绑定步骤,但是我懒得去,就不玩了。谁知过了一两个月之后,又尝试绑定下,竟然成功了,可能是完美修复了吧,总之能玩了。然后十几个小时上手之后,和真人匹配,不出意料的被虐了,遂删档不玩了,要玩好太费时间了。

还尝试了 CSR Racing 赛车游戏,感觉不如极品飞车好玩,提不起一点儿兴趣。当然,魔兽世界、LOL海外版提供 Mac 版的,但是感觉 Mac 下玩个游戏这么难,我这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嘛,我不玩了。